100%

居官日省錄  (清)覺羅烏爾通阿 編輯

  ●目錄

  序

  自序

  凡例

  卷之一

  卷之二

  卷之三(卷首有逸文)

  卷之四

  卷之五

  卷之六

  跋

  ●序

  序

  學而優則仕仕而優則學學與仕相因而實相成者也未仕須學既仕尤須學不學而仕則以庸劣譾陋之資而忝居人上胸無一物而任性妄為其不至誤國計病民生者鮮矣仕而不學則挾我成見而於時勢之殊境地之異風土人情之不同未嘗一一參酌而欲執一己之私心狃平日之見聞以辨論是非興革利弊其不至誤國計病民生者亦鮮矣甚哉學不必皆仕仕未有不需學者也且夫仕之需學豈惟是誦詩書談道德拘拘焉效腐儒之云為已哉必將取古人所仕之事參觀焉裁酌焉古之所有不必皆今之所無古之所無未必非今之所有類而推焉以此達彼不蔑古亦不泥古則古人之貺我良多而於庶政之張弛眾類之取舍斟酌盡善而猶有誤國計病民生者嗚呼亦鮮矣余夙觀列史每欲集古人之可法可戒者彙為一帙用資觀省嗣因滇南薊北七赴公車道途迢遞安硯日少遂至所願不成壬子晤同年胡理生太史於都邸促談之下理翁出烏潤泉司馬所輯居官日省錄六卷示余其體例倣從政遺規等書而所引或正史或外史或古人訓誡或今時傳聞總以有益法戒為主統曰居官而下至郡縣上至督撫以及公卿宰輔靡不兼賅披讀之下竊喜先得我心流連不能釋手余未見司馬見司馬之書如見司馬之為人且見司馬之為政矣嗚呼世之不學而仕者不必深論亦有夙有博雅之名一行作吏而顛倒乖謬上誤國下誤民以至於官謗叢集陷于罪人者大抵不知仕之需學也使獲司馬之書置之座右事事省時時省念念省當必迥不相侔矣敬以告司馬曰請付諸梓以公天下之為民上者

  咸豐二年歲次壬子八月望日賜進士出身翰林院庶吉士前國子監學正古滇蕭培元拜識

  敘

  潤泉司馬宰建昌之四年時在道光庚戌余姪世華之巡檢任余同往每接其邑士大夫則交口稱長官賢詢所為則曰地本沙漠民情樸野未立 文廟祀 先聖於書院後殿兩廡均未建乃倡捐督造祀典克明崇文教也書院雖創而制未備乃廣學舍增膏火優禮文士勵以品學歲科兩試扃門校藝必得真才此吾邑數十年罕見隆作養也邑去府學較遠婦女節孝多湮沒乃採訪必徧旌表下逮幽隱鳩工立祠敦風化也向無農壇典禮闕焉乃卜地東郊捐資築其宇造屋如制設位於中遵行耕藉重農事也境緜亘二千餘里東北多盜太平社者倣保甲而為之頃者冒嚴寒而按所部申約令督緝捕往返四十餘日獲盜無算安良善也他邑流亡則留養有局向以二月止者為捐俸以寬其期至三月止廣仁惠也道有異服肆有淫畫立予懲禁市井聚博向惟縣官輿夫恃勢敢於設局窮民負質衣至露體冬月斃於道者多博徒察其弊撤乘輿而易以車市中遂無聚博者禁奇衺也不惟是也初至之日盡逐流娼搜其家得幼女十一人諭邑中耆老好善之人作義女養之比長擇良昏配必報官驗明其人以杜他弊今十一人者俱已得所矣豈非拔之苦海之中而予以再生哉他若惜字紙禁私宰善政無微不至古之召父杜母何以加焉余聞而心誌之近得讀其所輯居官日省錄乃知官箴治譜無不得力於茲喜請於司馬曰某聞善與人同盍付梓以公諸世司馬曰事多習見言多習聞此敝帚耳奚堪示人余曰不然人心猶吾心也凡足以自警者即足以警人天下習見習聞者一引伸則義理出常流覽則觸發多若必求崇論愽辯則載籍雖富豈若茲之便於寓目哉其必有益於當世也明甚司馬曰善乃屬記斯言於簡端

  咸豐二年壬子六月賜進士出身翰林院庶吉士青浦胡履吉拜識

  敘

  余雖不讀書粗知大義常於幽獨閒居整襟危坐未嘗不嘆情不為物遷理不為欲奪之甚難其人也何意承乏河朔見有覺羅烏公之居官日省錄其條分縷晰之詳可以為箴銘可以為至論既愜理而饜心亦怡情而悅目細按其存心之正樹德之精蓋將以居仁為居居敬為居官塲之靡麗毫釐不染於胸懷且將以省心為省省身為省日用之紛華幾微已除於座右良吏純儒兼擅其美循規蹈矩交盡其修無惑乎政成而幾於虎徙珠還化洽而鄰於麟遊雉馴不矜才不使氣樹以四維而民知教不立異不鳴高比於三善而俗以成郇伯之膏雨何殊甘棠之遺愛未艾於以証天姿之高超羣類而獨成美秀學問之正拔庸愚而特逞英華仕路閑以繩墨宦海不廢詩書行其經無迂腐之氣濟以權有儒雅之風穆穆然君子淵淵乎古人苟非六樂以陶其性五禮以防其情何能不迷於物誘不惑於胥徒不移於權勢不溺於榮華若是之真而有守毅而有常哉是誠能情不為物遷理不為欲奪者也向之所謂難其人者今則遇之目而不覺廢然返矣始知坐井之見守株之愚何足以量天下士哉誠宜付之梓人公諸同好俾居官者皆能如是以居官日省者皆能如是以為省蒼生有託命之原國家得賢良之佐矣罔識鄙陋謹為之序

  咸豐元年歲次辛亥冬十一月欽命熱河兵備道長白菊山甫定保拜誌

  ●自序

  古人遇物留銘朝夕觀覽蓋人心善惡之幾有觸斯動觸善則善念生觸惡則惡念生善莫要於勸懲勸懲莫備於聞見顧第泛泛焉羅列古今繁稱博引於考據記問之閒噫史冊紀載更僕難盡其於身心日用又奚禆乎聖賢教人為學曰切問曰近思事無取乎閎博義無取乎精深苟有一二言一二事足以警覺提撕則終身用之有不能盡者此予日省錄之所以輯也嘗論之士當未經筮仕以前止一身一家之事一旦宰方隅膺民社發一念苟善億兆人實受其利發一念稍不善億兆已受其害靜夜自維怵惕何巳非有誘掖於前防閑於後何以使此心得主而不遷乎予服官八載深愧學殖淺薄又疏於諳練爰摘前史中善惡事蹟格言及四方友朋傳述郵寄輯為一帙凡官箴民事興利除弊以類畧登明知挂一漏萬不免貽譏然觸目捫心用以警覺提撕者皆切身近己朝夕不可離之事也又各綴數語於篇首俾清眉目非敢云敘敝帚自珍厯有年所適邑尉胡君世華蒞任其叔理生太史偕來見而賞之力勸付梓以公諸世所冀大雅君子加以刪削正訂匡予所不逮俾成有用之書豈非予之厚幸也哉

  咸豐二年歲次壬子七月初吉覺羅烏爾通阿題於柳城官舍

  ●凡例

  一從政遺規居官寡過錄諸書皆先官事由鉅及細是編悉依為次故以蒞任居首而檢身治心之道特置簡未以重歸宿

  一各條事蹟或以先勸後懲為次或於勸之中取其心跡尤純者冠之或一類中微分兩件者於中另起要取意義畧有貫串閱者便於尋繹故不以時世為序若事無差別則仍序其時世

  一是編語不求綺麗事不尚新奇但取有補於心性有益於官事有利於民生者或諸書習見或跡近稗官備登之以為法戒

  一各條自治治人外於吏役積習風俗流弊閒亦登記一以練達人情一以備勸諭之用

  一大易為寡過之書然其中陰消陽息莫重於積善餘慶積不善餘殃二語故是編於善惡多陳果報以為身心儆惕

  一古人言行正史所載外軼事多見他說傳鈔不一近代人事尤屬傳聞互異難免於訛冀為法戒之用不足當智者一笑爾潤泉謹識

  ●居官日省錄卷之一

  覺羅烏爾通阿潤泉編輯 男溥斌 煜斌

  受業胡世華岫桐 仝校

  青浦胡履吉理生 參訂

  蒞任

  延幕友

  事上官

  和同寅

  待胥吏

  馭衙役

  考代書

  ○蒞任

  昔者子產為政。初行之日。民歌蠆尾。久之乃有眾母之稱。古今無不可整之風俗。亦無不可飭之紀綱。惟作事當謀其始。始事從嚴。則人以犯法為懼。而無不奉行。若始事一寬。則人多玩心。日後雖欲振作。而積習難返矣。後人不及子產之才。不必學其更張。不可不學其嚴厲。一官初到。未講興利。先講防弊。弊所從生。莫甚於蠹吏奸民之窺伺。我以嚴厲自持。則言語不苟。嚬笑不輕。使人無從伺我之喜怒。雖有巧偽。奚敢相嘗試哉。若夫民生利害所係。果有必應更張者。亦當籌其至善。毋以急功近名之心。參雜其中。一念粗疏。或不免矯枉而過正。變本而加厲也。且才即如子產。猶且訪然明之議。採鄉校之談。蓋虛衷可以集益。甫履其任。於地方人情土俗。因革興除。豈能盡悉。非在在留心考察。一朝貽誤。百弊叢生。大可慮也。是以蒞任之始。氣欲其靜。而心欲其精。氣靜則上下惕然而不敢玩。心精則鉅細釐然而不能淆。異日舉措。皆迎刃而解已。

  下車首政三十二條(伍燕堂先生作)

  前明蘇州太守况公下車各政凡十七條

  事蹟

  格言

  △下車首政三十二條(伍燕堂先生作)

  入境私訪。廣耳目也。稽察宅門。嚴出入也。僕從謹樸。防弊竇也。易服查街。樹風聲也。峻拒請託。勵節操也。清理庶獄。伸冤抑也。勤宣講約。先教化也。敦崇士品。維風化也。振勵書院。崇實學也。和協同寅。集眾長也。虛詢耆庶。宣幽隱也。盤查倉庫。免後累也。嚴懲盜賊。安善良也。訪拿訟棍。清訟源也。痛鋤撞騙。除擾害也。查拿娼賭。端風俗也。申禁鴉片。保民生也。裁革官價。防冒濫也。約朿書差。懲蠹弊也。裁汰冗役。減擾害也。傳審定限。省拖累也。親查飯店。防淹訟也。肅清街道。新氣象也。編連保甲。弭盜賊也。拯恤孤貧。廣慈惠也。慎恤監獄。防逃越也。普修橋路。便行旅也。禁止演戲。惜財費也。禁宰耕牛。重民依也。勸課農桑。足衣食也。開築隄堰。防旱澇也。嚴禁奢侈。裕民財也。

  △前明蘇州太守况公下車各政凡十七條

  一州縣府道等官。到任之時。宜猛以濟寬。日久應寬以濟猛。下車之日。清查倉庫。以免日後賠累。倉穀石數。庫銀成色。均應親自過眼。以防胥役欺詐。

  一清查積案。冤者伸之。應死者擬抵。減流者減流。庶囚犯無久繫囹圄之苦。

  一私立班館。詐取錢財。極為可恨。下車之日。訪著即重辦。

  一班房乃看押要緊人証之所。可以取保即釋之。須防差役。應押者私放。應放者私押。該管官每日或間一日。於四五更時。親往班房照簿一查。有私押私放者。即將該役重辦。

  一訟棍訪著即辦。須在下車時。遲則無濟矣。

  一編查保甲。城內及各鎮熱鬧去處。尤宜親查親到。不凖住一行踪可疑之人。庶無大盜來境。及邪匪串通等事。

  一編查保甲。須防胥役勒索錢財。及奉行故事。

  一下車之始。有利必興。有弊必除。

  一嚴查家丁撞騙。幕友須有品方延。匪人勿請。

  一娼賭乃盜賊之藪。到任即將此種人逐出境外。少無數的事。

  一書院月課認真。士子教以作人。勿寫狀子。

  一百姓愛之如子。遇有旱澇。即應請賑。

  一厯代荒政應留心。

  一厯代水利應留心。

  一厯代保甲應留心。

  一厯代積儲應留心。

  一厯代賢吏遇變守城應留心。

  △事蹟

  杜正獻公衍。有門生為縣令者。公戒之曰。子之材器。一縣令不足施。然切當韜晦。無露圭角。不然無益於事。徒取禍耳。門生曰。公平生直亮忠信。取重天下。今反誨某以此。何也。公曰。衍厯任多。厯年久。上為帝王所知。次為朝野所信。故得以伸其志。今子為縣令。卷舒休戚。係之長吏。長吏之賢者。固不易得。若不見知。子烏能伸其志哉。予非欲子毀方瓦合。蓋欲求和於中也。

  邵伯溫初入仕。請教於程明道曰凡奉行官司文書。於其急處能寬一分。民受一分之賜。真仁人之言。其利溥哉。

  廖德明朱文公之高弟也。少時曾夢一神題其謁刺云。宣義郎廖某。後登第果受是職。思及前夢。恐官止此。遂不欲行。文公諭之曰。人與物不同。如筆止能為筆。不能為硯。劍止能為劍。不能為琴。故其成毀久速。有一定不易之數。惟人則不然。虛靈知覺。萬理兼備。有朝為跖而暮為舜者。有惡人而齋戒沐浴可祀上帝者。故其吉凶禍福亦隨之而變。難以一定言也。今汝赴官。惟是起心處。動念時。先當充廣德性。力行善事。前夢不足以為芥蔕。德明頓釋所疑。拜而受教。後果官至侍郎。

  武林張恭懿公瀚。釋褐。觀政都察院。其時臺長為儀封王廷相。一見即器重。延坐語之曰。昨雨後出街衢。一輿人躡新履。自灰廠厯長安街。皆擇地而蹈。兢兢恐汙其履。轉出城漸多泥濘。偶一沾濡。更不復顧惜。居身之道。亦猶是爾。倘一失足。無所不至矣。公佩服其言。終身弗忘。

  昔有士人初拜官。將行。其兄戒之曰。人言官品定於生初。我謂人品定於官初。作官全在立腳之始。起處不失腳。便終身不錯趾。

  新昌有士人。少年負氣。筮仕得巖邑。瀕行。謁梁石門請教。石門曰。清慎勤。乃居官三字符也。子力行之。夫復何言。士人曰。天德王道之要。獨不可聞乎。石門微笑而答之曰。言忠信。行篤敬。天德也。不傷財。不害民。王道也。士人退而語人曰。石門議論平平爾。越三年。士人以不檢罷官。歸里中。語人曰。吾不敢再見石門先生。

  胡公宿。知湖州。前守滕公。大興學校。費錢數千萬。工未訖罷去。羣小斐然興謗。皆以滕用錢不明。自通判以下。皆不肯書其簿。胡於坐中折之曰。諸君佐滕侯幾時矣。假有不臧。奚不早告。俟其去。今始訐之。豈美事乎。一坐大慙。

  △格言

  薛文清云。正以立心。廉以立己。忠以事君。恭以事長。信以接物。寬以待下。敬以處事。居官之七要也。

  顏茂猷曰。居官者孰不知廉謹足尚。而一入仕途。愈有愈要。貪婪無己者。不過為自身安樂計。與子孫久遠計耳。孰知冤債相尋。盡成孽報。雖倖免於王章。難脫漏於天網。利令智昏。豈非左計乎。抑吾更有慨焉。古之人其將入仕也。為父兄師傅者。無非以清廉謹慎為朂。故雖有不肖。亦莫不勉為好官。今也不然。士人一有地方。親族輒代為屈指曰。此缺一年分規當得若干。糧條火耗當餘若干。地方供應當進若干。民間詞訟當取若干。無非以規例羡餘之多寡。為缺之美惡。而民生吏治不問焉噫筮仕之始。習見習聞。無非利之一事。安有貨賄當前。而能淡定不動者哉。無怪墨吏之日益多也。

  徐太守九思。嘗謂人曰。我昔為句容縣令時。初入境。縣中百姓滿路迎我。或趨前。或擁後。或更番以轎擡我。己而至堂上。敷公座坐我。百千餘人。跪伏堦下。不論老少。皆以爺稱我。爾時我悚然內省曰。嗟嗟。此百千人者。其形體與我無異也。乃高年白髮。亦相率呼我曰爺。彼固以我為父母云爾也。如何乃可以當此父母之稱哉。為之慚愧悚惕者數日。觀徐公之言。則為民上者。雖時加愛護。猶恐實不副名。倘再肆輕蔑。豈不喪天良而速官謗乎。

  不循法律。不守規矩。事本可也。而必欲創一政以新人耳目。意本無奇。而必欲別一調以聳人聽聞。致使人人嗟怨。道路以目。可不痛哉。然此擾亂之禍。大約多出於聰明才辯之士。妄作妄為。毫無忌憚。豈知前人創建之事。已經多少損益參酌。果有不善。當必早為更改。何待我事後饒舌。

  李昌齡曰。幼而學之。壯而行之。貴行己也。况登仕版。又與處鄉不同。忠直公廉。乃本分內事。今也求遷。而先濟以巧詐。則心術已自不端。置之廊廟。能忠直乎。出而臨民。能公廉乎。

  劉忠宣與吳獻臣書曰。居官以正己為先。不特戒近利。尤當戒近名。吾子利固澹然。苟有意近名。則凡事皆有為而為。持此而欲政善民安。恐未可得。又語陸吉士深云。初入仕途。不可受人知。知己多。則難為立朝。

  袁司李曰。為官切莫恃才。一任聰明。往往多有錯誤。悔無及矣。又曰。風俗之相安者。雖事不近理亦須從容感化。猝而更張。反足致怨。魯人獵較。夫子亦獵較。方是大聖人作為。張懋謙曰。士大夫一飲啄。一言動。則當為世道慮。為地方風俗慮。萬不可只顧目前。徒逞己見。馮小山曰。凡入仕者。不可有立異心。不可有好名心。纔好名便要立異。纔立異便要紊亂舊章。舊章既紊。不免便要破敗。惟平易二字。可終身行之。胡瑗教人曰。心中疑事便不要做。華陽范氏曰。民莫不惡危而欲安。惡勞而欲息。以仁義治之則順。以刑罰治之則拂。故治天下在順之而已。又先賢曰。政事儘宜古而不宜今者。則損益二端。亦治天下所不可少。但須實見得道理明白。合乎人情。宜乎土俗。斟酌盡善。方可次第改革。若師心自用。無補於民。不如仍守舊章為愈。諸先達所言。確有至理。好事喜功者。得不少為動念乎。

  士君子濟人利物。宜居實。不宜居名。居其名則德損。士大夫愛國為民。當有心不當有語。有其語則毀來。

  嘉靖中京師縫人某姓者。擅名一時。所制長短寬窄無不□度。嘗有御史令裁公服。跪請入臺年資。御史曰。製衣何用如此曰相公輩初任要職。意高氣盛。其體微仰。衣當後短前長。任事將半。意氣微平。衣當前後如一。及任久欲遷。內存冲挹。其容微俯。衣當前短後長。不知年資。不能稱也。

  寡過錄曰。新官初到。一切人役來接。眾目攢視一官。視其所喜者何在。後即思所以承順之。視其所惡者何在。後即思所以掩飾之。視其所疑者何在。後即思所以惑亂之。視其所畏者何在。後即思所以恐動之。此時凡百舉動。不可不慎。而其要尤在於少說話。

  汪氏學治臆說曰。官聲賢否。去官方定。而實基於到官之初。蓋新官初到。內而家人長隨。外而吏役訟師。莫不隨機嘗試。一有罅漏。羣起而乘之。近利以利來。近色以色至。事事投其性之所近。陰竊其柄。後雖悔悟。已受牽持。官聲大玷。不能箝民之口矣。故蒞任時。必須振刷精神。勤力檢飭。不可予人口實之端。

  受前官交代。是到任先務。其時官親長隨急欲自見。往往盤量倉穀。百計搜求以為出力。甚有不肖長隨。借刁難為由。從中需索。一信其說。便著刻薄之名。迨監交持平。說亦終歸無用。此等人便須留意。不宜委以事權。平庸幕友。大處不能察核。每斤斤於些小節目苛駁見長。亦不可輕聽。第同監交官三面核算。正項虧缺。斷難接收留抵。如有詳案。自不妨斟酌承受。其他襍項短少些微。直可慷慨出結。此實品行攸關。勿效宦情紙薄。

  告示一端。諭紳士者少。諭百姓者多。百姓□不省文義。長篇累牘。不終誦而倦矣。要在詞簡意明。方可人人入目。或用四言八句。五六言六句韻語。繕寫既便。觀覽亦易。庶幾雅俗共曉。令行而禁止乎。

  剽悍之徒。生事害人。此莠民也。不治則巳。治則必宜使之畏法。可以破其膽。可以鎩其翼。若不嚴治。不如且不治。蓋不遽治。若輩猶懼有治之者。治與不治等。將法可玩而氣愈橫。不至殃民罹辟不止。

  財賦繁重之地。印官初到。書吏之有倉庫職事者。閒有饋獻陋規。若輩類非素封。其所饋獻。大率挪用錢糧。一經交納。玩官於股掌之上矣。無論不能覺其弊也。覺之亦必為所挾持。不敢據實究辦。諺云。漏脯救饑。鴆酒止渴。非不暫飽。死亦及之。其斯之謂歟。顧官既洗心。則門印亦難染指。必且多方慫惥。非有定識定力。不惑者尠矣。

  人情俗尚。各處不同。入國問禁。為吏亦然。初到官時。不可師心判事。蓋所判不協輿情。即滋議論。持之於後。用力較難。不若熟訪人情風俗。然後折中判斷。自然情法兼到矣。

  裁陋規。美舉也。然官中公事。廉俸所入。容有不敷支給之處。是以因俗制宜。取贏應用。忽予汰革。目前自獲廉名。迨用無所出。勢復取給於民。且有變本而加厲者。長貪風。開訟釁。害將滋甚。極之陋規不能再復。而公事棘手。不自愛者。因之百方掊克。善良轉難樂業。是誰之過歟。陋規之目。各處不同。惟吏役所供。萬無受理。他若秤餘津貼之類。可就各地方情形。斟酌調劑。去其太甚。不宜輕言革除。至署篆之員。詳革陋規。是謂慷他人之慨。心不可問。君子恥之。

  人無全德。亦無全才。所治官事。必不能一無過舉。且好惡之口。不免異同。去官之後。瑕疵易見。全賴接任官彌縫其闕失。居心刻薄者。多好彰前官之短。自形其長。前官以遷擢去。尚可解嘲。若緣事候代寓舍。有所傳聞。必置身無地。夫後之視今。猶今之視昔。不留餘地以處人者。人亦不留餘地以相處。徒傷厚德。為長者所鄙。

  州縣政務殷繁。一官交替。斷不能一律清結。鉅細無遺。接任者。或恃才。或挾怨。往往不問案情輕重。一味平反。雖出入之愆。咎歸前任。而小民何辜。徒遭枉縱之冤。有傷天理矣。即或案情未確。必得細心研鞫。恐新任匆迫。不若舊任之熟悉也。切勿存利己損人心。以博能名。若案中果有冤抑。於事實堪病民。又不當一概論也。

  凡牧宰之治州邑。如主翁之治家。無論大事經心。即瑣屑亦須留意。所以家道漸致興旺。門庭氣象。亦自整飭可觀。以治家之勤而有才也。每見牧宰於錢穀刑名而外。多非所計。如藝果木。植桑榆。禁淫祀。嚴邪教。禮耆德。卹孤貧。立義塜。平治道塗。建立坊鋪。修葺館署。嚴飭關津。禁溺子女。育養嬰兒。禁止婦女燒香。凌錮僕婢等事。皆於政教風俗。煞有攸關。固當亟為留意者也。昔成湯解網。西伯瘞骨。皆屬末節。一以覘大聖之仁。一以動諸侯之慕。至今史冊稱之。可知事切民風。政關治體者。即偶爾寓目。未可忽畧放過。

  ○延幕友

  嘗謂名士有虛名。名幕無虛名。何也。幕道中以刑名錢穀為重。其知名者。皆由夙昔互相推重。曰某人向館某郡某邑凡若干年。事本確據。一經訪察便知。故延幕之法。當訪其夙昔之聲名。勿徇情於上官同寅之推薦也。然刑錢事件。關係極重。服官者。亦應自己講求明晰。不得專恃幕友。若使自己不能明晰。又何以辨幕友材能之優絀乎。接談一二次。從容商確。則才學人品。皆可窺見。然後聘請。庶幾十不失一矣。抑有慮者。端方守正之人。歲脩而外。他無所入。故致望於脩脯者。其數必豐。有需於饋送者。其期必早。為居停者。要當曲體其隱衷。如願以應之。否則內不足以安其心。而欲其盡力以佐我。恐賢能之士。難於久留。佐理苟不得人。貽誤於公事者豈淺哉。擇之以明。待之以厚。斯賓主相得。勞怨不辭。居官者乃克收其效也。至籍隸本地之人。所宜避忌。不可延請。即使本人品行謹飭。或親友借名滋弊。亦不可不防其漸也。

  事蹟

  格言

  △事蹟

  乾隆壬子間。紹興郡人樂姓東杰者。夙習刑名。脩脯歲以千計。年四十五。妻妾三人。生子多不育。因乞道士請乩。以卜休咎。 呂真君降壇云。汝因作幕不行善事。不但無財無子。並有罪孽。東杰跪禱云。弟子未敢狥私受賄。何為不善。乩云。不盡心民事。即是罪孽。尚欲狥私受賄耶。東杰云。弟子今後永不作幕。典賣田地。以行善事。未識晚否。乩云。何必不作幕。惟作幕則行善愈易。善愈大也。何也。天下之最便於為善者。莫如為官為吏。生殺利害在己。倘存心行善。則積德易如反掌。然為官無論才具短長。必資幕友而決斷。凡官吏生殺之權。皆存幕友掌握之中。千詞萬狀。由幕友以定其死生曲直。吾嘗見年月日時四位功曹。以暨空中往來神祇。時常在幕友室中窺視。如見斷案恰當。則喜記其功。否則怒錄其罪。甚有自恃無私。好執偏見。不能虛衷。人命大事。尚不敢忽。至尋常可即斷結之案。以為不甚緊要。拖累無辜。因有小事而使經年累月不結者。又有最惡之幕友。狥情貪利。以致沉冤莫雪。此作幕最易損陰德。亦最易積陰德之關鍵也。汝若從今日起。存仁愛公正之心。為濟人利物之事。亦不必典賣田地。即從作幕時。平心以察其隱微。公心以定其虛實。常施法外之仁。勿狥一己之見。大事加慎。小事速完。律毋或枉。訟毋久羈。事事處以虛心。件件求其實效。行之有恒。必獲善報矣。吾去也。後東杰為幕。凡判定□□悉以恤民艱為念。懲誣安良。除強扶弱。誅巧拔愚。有屈必伸。無冤不白。尤加意於鰥寡孤獨。亦無虐於貴族富家。事事一秉大公。行之未及二年。妻產一子。家業日隆。後二妾又生二子一女。東杰自知挽回之報。悉賴作幕虛心行善之力。勉益加勉。後一子入泮。一子舉孝廉。一子作幕。東杰壽八十七歲。無疾而終。願天下幕友。以此為積德之鑑。

  陸補梅為潯州太守。□和姦自盡一案。縣詳到府。文卷在案上。將批如詳核轉矣。其晚幕友房中起大風。宛然一女子立而不言。五更始去。友以告太守。適太守奉調上省。謂其子曰。汝膽大。今晚可至幕友房伺之。公子遵父命。宿幕友書房。果如前風起。幕友又見此女。即告公子。而公子無睹也。因大聲問曰。汝何為者。女泣曰。吾即几上案中人也。因拒姦致死。父母受賄。証成和姦。污我名節。前訴之縣。縣受賄不為申理。所以來此訴冤。公子大駭。即以其言具書馳告太守。太守從省歸。必經是縣。因札致幕友。將原案發回本縣。歸途縣令來迎。太守不宿公館。先往城隍廟行香。謂令曰。吾訪聞前姦案事有冤。信乎。縣據其父母口供。抗辭請質。太守無如何。即宿城隍廟中。傳犯人及鄰証等於大殿後陪宿。陰伏人於後察之。夜深。鄰証等不成寐。出怨言。有罵其父母之無良。憐其女之貞烈者。聽者取筆記之。至天明。先盤詰鄰証。取夜間所書示之。俱服。遂以強姦致死定案。旌其女入節孝祠。

  孫景溪令吳橋時。幕客葉某一夕方飲酒。忽仆地。厯二時而蘇。次日閉戶書黃疏。赴城隍廟拜焚。莫喻其故。越六日又仆如前。良久蘇起。則請遷居署外。自言八年前。在山東館陶□。有士人告惡少調其婦。本夫請主人專懲惡少。不必婦對質。而同事謝某。欲窺婦姿色。慫恿傳訊。致婦投繯。惡少亦抵法。今惡少控於冥府。謂婦不死。則渠無死法。而死由內幕之傳訊。館陶城隍。因移牒來拘。昨具疏申辯。謂婦本應對質。且造孽者為謝某。頃又移牒。謂傳訊之意。在窺其色。非理其冤。念雖起於謝。而筆實操於葉。謝既拘到。葉不容寬。余必不免矣。越夕而殞。

  △格言

  毛穉黃曰。人生極傷天理。最壞陰德。不可不戒者有四。以不可信之師。而以私情薦之。使人託以子弟。不可信之醫。而以私情薦之。使人託以生命。不可信之堪輿。而以私情薦之。使人託以先骸後蔭。不可信之女子。而以私情媒之。使人託以宗廟之主。家道之重。繼世之大。四者媒為尤甚。蓋一事而祖宗父母兄弟子孫皆所關切故也。予謂此四戒之外。更有甚者。以不可信之幕友。而以私情薦之。使人託以生殺之權。官得處分是小。出入人命。顛倒是非。所關甚大也。故特附之。

  凡事見得是。於例有礙。自己有擔當。幕友多拘於法不肯為。然識見既定。亦可曲行吾意。凡遇事有可原。可保人身家性命者。皆是。

  每事當前。雖見得是。還須細心討論。不可固執。幕友或不暇致詳。或不肯虛衷。然為民父母。豈容膜視乎。如自己不肯耐心體察。虛衷講求。幕友更不無潦草從事。其中本有可施之恩澤。而不能施。有可保之身家性命。而不能保矣。例者法之正。曲行吾意者。用法之權。正欲委曲不背乎例。以濟人而集事。非高下其手。違例以沽名也。

  學治說云。有司之職。禮士勤民。迎來送往。謁上官。接僚屬。日有應理公事。簿書凌襍。雖能者亦須借佽幕友。况省例不同。俗尚各別。惟習其土者知之。故到省先宜諮訪賢友。聘請入幕。同寅推薦不宜濫許。上官情勢有必不可卻者。可如數贈脩。隆以賓禮。勿輕信妄任。馴致誤事。

  又曰。人之氣質。大概不同。毗於陽者剛。不免伉直忤物。毗於陰者柔。類多和易近人。然非平日究心律例。斷不能高自持議。較之隨波逐流。胷無定見者。遇事終可倚賴。擇友自輔。當無求軟美也。

  又曰。幕賓固不可不重。一切公事。究宜身親習練。不可專倚於人。蓋已不解事。則受理詞訟。登答上官。倉猝自有機宜。非幕賓所能贊襄。不能了然於心。何能了然於口。耳食之言。終屬葫蘆依樣。底蘊一露。勢必為上所輕。為下所玩。欲盡其職。難矣。

  ○事上官

  朱子註誾誾云。和悅而諍。此事上官之道也。和悅則極恭極慎。諍則無少唯阿。無稍隱匿。蓋上官之前。儀節不可有愆。而言語尤不可有錯。儀節一愆非取上司之憎。即啟旁人之侮。至於言語之際。尤為緊要。語寒暄。必有先後之序。稟公事。必有簡切之方。或蒙詰問。宜委曲而詳明。倘語他人。勿攙詞而越次。毋多言。多言必失。毋輕諾。輕諾難成。若有啟事。袖中書摺。臨見時溫覽以免忘。若詢及他邑官聲政蹟。最宜隱惡揚善。若詢及風聞。苟非灼見真知。惟有實對以不知為是。此皆恭慎之道也。然恭慎二字。與諂媚不同。諂媚者迎合趨承。令色足恭。在自己則失品。而有識之上司。亦必心薄其人矣。若夫地方公事。利害所在。或面陳可否。或意見不同。有宜詳盡進言者。有宜委婉而達者。不可以唯唯諾諾了事。使下情壅塞。他日得失分明。上司必怪我之不盡言也。故貴有用諍之道也。世風日薄。仕路流品不齊。乃有露才取巧之人。往往於上司之前。乘間進讒進謗。揭人之短以顯己之長。孰知升沈榮辱。皆由天定。挾詐懷私。徒為喪德。倘上司借此以探心術人品。則求榮反辱。亦非智者之為也。

  事蹟

  格言

  △事蹟

  明太祖召宋學士濂。問廷臣臧否。濂但言其善者。上復問否者為誰。對曰。其善者與臣交。故知之。否者縱有。然不與臣交。又焉知之。卒無所舉。

  任延遷武威太守。光武戒曰。善事上官。無失名譽。延對曰。履正奉公。臣子之節。善事上官。臣不敢奉詔。帝嘆息曰。卿言是也。

  中官金英奉使南京。公卿俱餞江上。獨薛文清不往。英至京言於眾曰。南京好官唯薛瑄。

  楊文定公溥在內閣時。其子至署中。備言所過州縣官。迎送餽遺之勤。惟江陵知縣范理。頗不為禮。溥聞而異之。後廉知其賢。即薦知德安府。再擢布政司。或勸理宜致書謝。理曰。宰相為朝廷用人。非私於理。後聞溥卒。乃祭而哭之。

  劉大夏之父劉仁。令瑞昌。與高安令嚴某同入覲。時楊溥當國。與劉嚴皆姻親也。楊遣人往瞰。還報曰。嚴富厚。雅稱一官。劉草蓆布被。瓦盆煤竈。猶然窮人耳。楊心識之。嚴先見。贄以金帛。楊麾之。劉嗣見。具茗一袋。蜜一缶耳。楊嘉納之。尋擢仁為御史。居恒六七人。共一馬。更迭出入。除歲享同僚。一枯魚而已。後楊公展墓還朝。便道造劉。問其子大夏曰父在否。曰在道中。母安否。曰在鄰家磨麪。迺至其家。詣寢室。見床上惟蒲蓆布被。喜曰。可稱真御史矣。

  胡書田為廣西某縣。有上憲嬖人過。向縣取夫。胡不與。嬖人怒。唆激上憲。以他事誣劾下獄。胥吏無一顧者。獨守門役張祥。日入獄詢候。胡素貧。飲食不給。祥每有所得。輒市肥鮮以進。踰年弗怠。人訝其過曰胡爺好官。負屈至是。吾義屬舊役。坐視其斃而不救。忍乎。後胡以昭雪復起。感其義。召其子入署。課以詩書。竟成名。

  劉璟為某郡太守。以剛直忤侍御。侍御恚。欲按以貪婪。拘劉諸掾拷之。掾畏刑皆誣服。獨周禋者。力辯其冤。榜掠數四無完膚。始終不二辭。或曰。此上司意。何自苦。禋曰。贓罪安在。如君言。天理滅絕矣。越日。侍御復召鞫。禋曰。死即死耳。何敢誣上。且前者屬令某。張蓋入太守門。太守惡其無禮。庭撻其從者。使果貪婪。安能有此氣骨耶。侍御悟。事得解。後禋為樂年縣主簿。

  曹懷樸河南解元。寶應朱文定公。及陳恭甫編修。所取士也。作令於閩有循聲。宰閩縣時。值新廉訪蒞任。故事閩縣與侯官分辦署中磁器。侯官費至洋錢千圓。而曹以百圓了之。司閽者不納。且毀其器之半。曹乃懷器單及各碗式。親呈於廉訪曰。以大人上下人等計之。無論侯官所辦若干。即卑職此一單。已足敷廚房茶竈之用。今為閽人毀其半。亦願補行送入。若必求多且精。只有取之於民。非卑職所敢出也。廉訪無如之何。轉獎慰之。一日於途中遇兩人爭辯。執而問之。其一人曰。某拾得銀一封。約重五十兩。持歸家呈母。母曰。銀數太多。倘此人急需此項。失之恐有他變。亟應守其地而歸之。某因到此守候。果遇此人尋至。即以原銀還之。其人熟視許久曰尚有五十兩。汝應一併還我。蓋其人即欲藉此訛詐也。曹詰失銀者曰。汝所失銀實是百兩乎。曰然。又語得銀者曰。渠所失係百兩。與此不符。此乃他人所失。今其人不來。汝姑取之。復與失銀者曰。汝所失之百金。少頃當有人送還。可仍在此候之。其得銀者持銀竟去。失銀者嗒然不能復置一辭。途中圍觀者咸稱快。曹之斷獄明決類此。曹面貌枯槁而少鬚眉。相者謂其終身無子。今五旬外。已舉一子。且擢淡水同知。論者謂廉明之報云。

  嘉慶初有進士作令於閩者。貪與酷兼。而才復足以濟之。初任晉江縣。適大吏以巡閱過境。距縣尚數十里。即有村間民婦提筐跪獻道左者。問其何以知我來。則曰小民那知有大人過此。昨聞本縣官將到。官愛我等若子。又素不受饋賂。計惟田園中所有蔬菓。可藉以展芹忱。今適遇大人。因思縣有好官。皆出自大人之賜。理應先獻大人。後再補送縣官也。大吏笑受之。如是者絡繹數十起。乃悉令隨輿至城中領賞。及至行館。見某令大獎異之。因籌所以賞提筐者。則某令已代備銀牌百面。隨傳命分給之。各歡聲雷動而去。大吏又大稱快。而不知皆此令所預為之也。不數月。即擢廈防同知。為閩第一優缺。蒞任之日。適報一命案。有本轄富紳捐部郎者。因起造園亭。親督工匠。自坐一圓椅。旁置燈火。以供吸食鴉片煙之用。俄一匠亦攜潮煙筒向燈吸火。富紳叱之甚厲。匠負氣出。乘僕從不在側。攜斧劈其背立斃。匠亦旋被執送官。自認不諱。即收禁。牌示明日早堂聽審。而夜遣人語匠。令供指使者。翼日匠供主人之妾某氏。籤拘某妾晚堂聽審。某紳家急使客以萬金賂得免。復使人語匠曰。某妾不肯到官。恐指使別有人。明日覆訊當另供。又越日覆供。事出某妾而其意實起於其妻。籤拘某妻。則復使加賂萬金。案遂定。蓋受篆甫三日。已乾沒二萬金。而於案情並無出入。於是人皆畏其貪酷。而亦羣服其才。大吏益賢之。旋擢守泉州。後屢緣事復遞降為令。蓋厯任所為率類此。終至輾轉褫職。有所任幹僕。陰記其前後所入。不下五十萬金。皆隨手散去。罷廢之後。兩目旋瞽。兩子皆納貲為郡丞者。亦相繼亡。貧無以自存。竟客死。

  同時有莆田令者。漢軍人。亦工逢迎。值某大吏過境。午憩於涵江驛館。莆中山水本佳。而涵江風景尤好。驛館中一樓。最擅溪山之勝。某大吏頗喜吟詠。因即景成七言絕句一首。書紙粘壁而去。越旬餘旋節。復憩此樓。見壁上有墨搨山水一橫幅。結搆頗佳。幅左有詩欵。就視之。即前所作絕句也。適某令進謁。大加稱謝。並詢墨榻如有餘紙。擬帶數幅回省垣。以分貽知好。則早已榻成二百幅。精裱裝匣。隨輜重發行矣。於是大吏復稱謝不已。握手鄭重而去。旋有興糧廳缺出。已擬題陞某令。聞其暴卒而止。某令揮金如土。自奉極奢。而身後欠負纍纍。同寅極力襄助。僅得歸去。近有公車為某宦帶信物至京。親交某令宅中者。則所居極湫隘。僅一嫠妾應門而已。

  △格言

  沈氏弋說。今人初釋褐作吏。虛憍恃氣。自負清廉。動與上官齟齬。此與孔氏之訓違。孔子曰。居下位而不獲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又往往以後進陵先進。齮齕一二死灰之鄉紳。以自鳴其猛。此與孟氏之訓違。孟子曰。為政不難。不得罪於巨室。夫諧媚纖趨。醜行也。而事上亦自有禮。搏擊豪強。美名也。而處同袍亦自有體。矜奮之士。習氣用事。最易蹈之。後悔何及。

  事上貴誠敬。言貌亦不可苟。然至辨論公事。如自己見到十分。正當委婉力陳。未可將順。若曲意依阿。迨及事或不效。公正上官。必且見薄。

  事上務在誠敬。總須將事理之是非虛實。再四審慎。得其確切。上司虛心。固當直陳。即或別有成見。亦宜婉達。至於因此生厭致怒。不妨暫順。隨後仍伸前說。上司自然見允。不至因此為難。久後更當見重矣。居官動謂迫於上官不得不從者。畢竟自己無真見而有私心也。

  隱惡揚善。盛德事也。上官前尤當檢點。一言誤對。或有關礙於人。故上司愈重吾言。則言凡有涉於人者愈宜慎。惟有益於地方者。則宜盡言耳。

  在上司前。論人與論事。微有不同。論人則善善宜長。惡惡宜短。隱惡揚善。取長節短。難以固執。至於論事。則是非利害。盡言無隱。難容含糊遷就。維不昧本心。求合公道。方盡事上不欺之誼。

  寡過錄云。獲上是治民第一義。非承奉詭隨之謂也。為下有分。恃才則傲。固寵則諂。皆取咎之道。既為上官。其性情才幹。不必盡同。大約天分必高。厯事必久。閱人必多。我以樸實自居。必能為所鑒諒。相浹以誠。相孚以信。遇事有難處之時。不難從容婉達。慷慨立陳。庶幾可以親民。可以盡職。

  上官之賢者。使人固必以器矣。雖非大賢。未必不用守正之吏。我向穩處立身。辦本分之事。用亦可。不用亦可。舍己狥人斷斷不可。

  屬吏受上官之知。可展素蘊矣。然先受知者忌之。將受知者嫉之。求知而不得。必伺隙而擠之。百密一疏。謠諑生焉。上官不一。不能無愛憎之別。即皆愛我矣。保繼者之取舍一轍乎。駱統有言。疾之者深。譖之者巧。受寵若驚。唯閱事者知之。

  上官之前。要人不可為矣。然則作吏必不可遷調乎。曰非也。所論止爭公私之別耳。出於市恩。斷不可受。出於掄才。若之何不受。士為知己用。况重以職守哉。報上官即所以盡職守。不敢告勞。致身之大義也。否則進而危。不若退而安矣。

  縱不躁進。而有喜功之念。亦非所以自立。身膺民社。皆見過之端。無見功之處。克盡厥職分也。偶叨上官贊譽。揚揚得意。必將遇事求功。長坂之馳終虞銜橛。

  多言不若寡言。華言不若質言。論及公事尤不可率陳。率陳之故有二。一則中無把握。姑餂上官意趣。一則好為夸張。冀博上官稱譽。不知案情未定。尚待研求。上官一主先入之言。則更正不易。至駁詰之後。難以聲說。勢必護前遷就。所傷實多。

  天下無受欺者。矧在上官。一言不實。為上官所疑。動輒得咎。無一而可。故遇事有難為。及案多牽窒。宜積誠瀝悃。陳稟上官。自獲周行之示。若誑語支吾。未有不獲譴者。蒼猾之名。宦途大忌。

  事有未愜於志者。上官不妨婉諍。幕友自可昌言。如果理明詞達。必荷從聽。若不敢面陳。而退有臧否。交友不可。况事上乎。且傳述之人。詞氣不無增減。稍失其真。更益聞者之怒。惟口興戎可畏也。故待上司之幕友。宜誠實無偽。

  ○和同寅

  同寅二字。始於虞書。寅字之義。訓作同其寅畏。蓋言同此敬天敬君之心。用以協恭。用以和衷。期於同舟共濟。然或人之品類不齊。方正也而近於圭角。圓通也而涉於奸邪。又或庸懦無能。一旦任以要務。貽誤多端。是以同寅之弊。往往方正者多相忌。圓通者多相蒙。至庸懦者。則又輕而玩之矣。以此共事。事能濟乎。夫國家設立印官。原為庶司表率。一縣同寅。皆為我之輔佐。輔佐之暌與合。視我之表率而已。和之云者。非徒情意款洽也。我自平其意氣。人必不以圭角相加。我自處於端方。人必不以奸邪相試。其人有善。亟為之稱揚。人有不能。徐為之教導。迨至心腹相共。臂指相聯。一邑之中。何事不可治哉。他如文武異途。勿生異視之心。微員困苦。尤重相賙之誼。皆推誠相與之作用也。和之一字。有義有恩。實心任事者。所當細玩而力行也。

  事蹟

  格言

  △事蹟

  太尉王旦薦寇萊公。屢稱其長。欲以為相。準於上前數言旦之失。上一日謂旦曰。卿雖極稱準美。準專談卿短。旦曰。理故當然。臣在位久。政事闕失必多。準對陛下無所隱。益見其忠直。此臣所以重準也。上由是益以旦為賢而加敬。

  寇萊公為樞密院。王旦在中書。吏倒用印。寇公即行懲責。後樞密吏亦倒用印。中書吏亦欲王懲責。以報前怨。王公問眾吏曰。汝等且說他當初責爾等是否。眾吏曰。不是。公曰。既不是。豈可學他不是。陳鎰王文同為御史。每入院。陳或後至。王輒命鳴鼓集諸道御史升揖。諸道與堂吏皆不服。一日陳先至。堂吏請擊鼓。陳曰。少待。豈可學他。王至愧甚。曰。吾自知氣質浮躁。不及陳公遠矣。

  韓琦與范仲淹議西事不合。仲淹徑拂衣去。琦自後把其手云。希文。國家事便不容商量耶。和氣滿面。仲淹意亦解。只此一把手間。消融幾許異同。任大事者當若此。

  韓魏公與范希文韓彥國同在守府。上前爭事。下殿不失和氣。當時三人正如推車子。蓋其心期於車行而已。豈為己哉。

  司馬君實與范景仁相得懽甚。用舍大節。皆不謀而同。所論三大事。其言若出一人。嘗曰。吾與子生同志。死同傳。又曰。吾與范景仁兄弟也。不同者姓也。及論鐘律。則反復相非。終身不能相一。君子謂二公之同。非苟同也。

  劉貢父生平不曾議人長短。人有不韙。必面言之。王安石用事。諸人承順不及。惟貢父屢面言之。然退與人言。未嘗出一語。人皆服其長者。雖安石亦敬服之。

  馮當世。孫和叔。呂晦叔。薛師正。同在樞密。三人屢於上前爭論。晦叔獨默不言。上顧問之。晦叔方為開析可否。語簡而當。上常納之。三人亦不能違也。出則未嘗語人。當時譏晦叔循默。不副眾望。晦叔亦不辯。同僚或為辯之。

  趙康靖公槩。初與歐陽文忠公修。同在館閣。槩重厚寡言。修頗輕之。及修以其甥穢事連逮。上怒獄急。二府皆欲文致其罪。羣臣莫敢言。槩獨慨然上疏曰。歐陽修以文學為近臣。不可以閨房瞹昧事。輕加污衊。臣與修蹤跡甚疏。修之待臣亦薄。所惜者朝廷大體耳。

  尚書李公澤。風度凝遠。與人有恩意。而遇事強毅。不為苟合。初善王荊公。荊公當國冀其助。而牴之乃力於他人。荊公常遣雱諭意曰。所爭者國事。盍少存朋友之義。公曰。大義滅親。况朋友乎。自守益確。

  湛甘泉。霍渭厓。同為南部尚書時。府學訓導鄧德昌。二公同社友也。相見之禮。序齒不序爵。途中相遇。與之並行。後鄧死。湛霍製朋友之服。經紀其喪。

  楊榮從文皇北征。與胡廣。金純。金幼孜。失道。入窮谷中。幼孜墮馬。胡金不顧而去。榮下馬為整鞍轡。不數步。幼孜復墮馬。鞍盡裂。榮即以所乘馬讓之。自乘驏馬。從夜至旦。不勝其疲。翌日幼孜謁上奏之。上嘉榮之義。榮謝曰。僚友之分。誼所宜然。上曰。廣獨非友也耶。何以不顧而去也。

  方克勤知濟寧府。同列以事奪祿。因會飲。投案大詬去。及酒解來謝。克勤陽不知曰。昔之夜。吾亦大醉。不識君何謝也。

  武則天時。禁天下屠殺採捕。拾遺張德生男。私殺羊會同僚。補闕杜肅。懷肉以奏。后召德謂曰。聞卿生男甚喜。德拜謝。后曰。何從得肉。德叩頭伏罪。后曰。朕禁屠宰。吉凶不預。自今召客。亦須擇人。出肅表示之。肅大慙。舉朝欲唾其面。

  李夢陽代韓文草疏劾劉瑾。瑾以他事械夢陽至京。將置之死。時翰林修撰康海有才名。瑾慕之。數召不至。或謂夢陽曰。公非康子。殆無生路矣。因以情告康。康曰。我豈靳惡人之見。而不為良友求生路耶。遂詣瑾曰。公釋夢陽。海願為公留飲十日。瑾許之。康遂解帶歡飲。李得釋歸。

  林霆為兵曹。與趙不羣同僚。時有監司欲逞私憾。有所囑於趙。趙謀於霆。霆曰。吾人初委質。豈可以一生名節。狥他人。及趙知建州。謂霆曰。某終身不墮小人之域者。賴公一言。

  陸?王???出知常德。以才調武昌。尋徙岳州。先有巨木飄入郡界。前守不知為皇木。送侍郎方銳起坊。督木使者誤論?王???。?王???不辨。人或諷之奏白。?王???曰。三公皆賢者。奏則彼將得罪。吾負罪以歸可也。久之得白。以一默而全三賢。陸公之盛德至矣。

  三國呂岱。薦徐原為侍御史。岱有過。原必力爭之。原死。岱哭之甚哀。曰。德淵。岱之益友。今棄世矣。岱復何由得聞過耶。

  張可。與李仲方。鮮于伯機。同仕於朝。既而張除浙省郎中。李除都事。鮮于除浙東宣慰經厯。胥會於杭。懽甚。李卒於官。張移書鮮于曰。仲方歿矣。家貧子幼。吾輩若不為之經紀。則孤寡何所依也。吾以一女許配其仲子矣。公以為何如。鮮于聞訃。哀祭成禮。亦以一女許贅其長子。即從善也。後官至紹興推官。仲子字復初。官至淮安總管。張後官至中書左丞。

  鍾離瑾。宰德化縣。將以女嫁鄰縣許公。命胥買一婢隨嫁。一日鍾視事歸。見婢於屏間掩涕。問其故。對曰。吾父亦曾令是邑。不幸與母俱亡。妾方五歲。無親可依。育於胥家。今明府欲得婢。胥以妾應命。適見明府視事。回念先人。不禁悲悼耳。公聞言。大為惻憫。即為易服飾。以書達許公曰。前令之女。誼同一體。何忍異視。今將撤小女粧資。先嫁此女。令嗣婚期。尚求緩待。許公亦惻然覆書曰。君侯能抑己之女。而拔人之孤。予有季子。願以為配。遂同女偕歸許。鍾夢一綠衣丈夫拜曰。不圖賤息。過蒙君賜。已轉請於帝。俾君祿壽無窮。鍾果厯十郡太守。終江淮轉運使。壽九十八。子孫多仕於朝。

  梁禋。病。語家人曰。朋友中。惟同年陳汝同。可托子女。梁病篤。汝同往視之。巳不能言。惟指以手。左右具述其言。汝同垂涕諾焉。後梁氏凡居第嫁娶等事。皆陳經紀之。至冒謗毀。始終如一。

  李獻吉與張主事鳳翔。同舉於鄉。張夭歿。獻吉疏言鳳翔抱才未究。居官清苦。客死殯殮。咸資友朋。其母妻孤兒。不免凍餒。乞依近時李崙孔琦例。敕有司月給米一石。養贍終母妻之身。得請如例。

  △格言

  靈璧先生曰。夫人既為臣。則身為君有。而非己之所可私也。身既非我有。而與君所用之人。尚有畛域之不化哉。故凡為朝廷所倚重者。其同乎己。異乎己。不計也。知其能佐乎朝廷而已矣。凡為朝廷所特簡者。其怨於我。歡於我。不計也。知其能益乎朝廷而已矣。此臣之職也。

  凡州邑俱有營弁駐防。大約非都守則千把總也。為牧令者。每有輕覻營官。而營官亦自恃管兵。不能無憤。遇兵民相鬨。各自護持。而民往往為兵所欺凌。或值地方偶警。弁先混報。而地方往往為弁所騷擾。此皆文武不和之故也。故營官無論大小。俱宜優禮相待。歲時筐篚見遺。樽罍相招。以申情欵。至於隊長進見。慰以甘言。兵丁跟隨。犒之酒饌。則閤營上下。未有不感悅者矣。地方有事。必先商確而後行。卒伍相安。不敢以強而生事。州邑之百姓。受福多矣。此又非文武和睦之明效也歟。

  劉基曰。同寅貴和衷。同寅所以不和者。只為奪寵爭能。不知世界事。非一人所能獨任。獨則無效。並乃有功。古來名人。俱以相翼而成。如召公不悅。周公留之。光弼負慚。子儀釋之。寇準褊急。王旦恕之。希文怒去。穉圭挽之。此皆是聖賢平心無我。不懷妬忌。故數公皆位極人臣。福崇年永。名垂萬古。乃知同寅和衷。為居官第一善也。

  袁氏世範云。人之性行。雖有所短。必有所長。與人交遊。若常見其短。不見其長。則時刻不可同處。若常念其長。不顧其短。雖終身與人交遊可也。

  朋友易合者。到利害之際。都不得力。其落落難合者。到利害之際。反有得力處。

  胡嘉棟曰。書云。汝無面從。退有後言。夫對面唯唯。背後嘖嘖。心口相違之人。以事君則不忠。以事親則不孝。以交友則不信。以臨下則不義。世多此輩。乃不自恥。而方謂得計。誠人貌而獸心者矣。何龍圖曰。心口皆是。純吉之人也。即心口皆非。人猶得而防之。惟言稱堯舜。心同桀紂。情契金蘭。恨深吳越。誓設山海。變在頃刻。以此而陷同列。誑庸愚。賣親友。世道大蠹。端在此輩。死而抽腸拔舌。其又何說之辭哉。

  有善相引。有過相規。名位相讓。功過共事。久而不渝。遠而不疑。故朋友之誼正。而後君臣之道備。使為人臣者。自私其身。不任一人。不舉一事。上諛其君。下悅妻子。則傭隸之所治也。儒者以善公之人。以賢分之友。以爵祿公之天下。人君以是取臣。則朋黨之疑消。彙征之途闢已。

  說人之短。乃護己之短。誇己之長。乃忌人之長。皆由存心不厚。識量太狹耳。能去此弊。可以進德。可以遠怨。

  東谷贅言。朋之合簪。誰無情誼。必要其終。然後見君子小人之用心。昔東坡謫海南。故人巢谷。年已七十三矣。自蜀往唁之。死諸途。於此見君子交誼之真也。伊川編管涪州。或諷其故人邢恕救之。恕曰。便斬程頤萬段。恕亦不救。於此見小人反覆之速也。

  同寅相見。無非面諛。甚覺無謂。若知得彼處有某事未行。或彼身有某事久缺者。必須微言規勸。倘彼因此而有作為能填補。即如我躬行一般。更因此而得顯名。被榮擢。即如我身受一般。如此庶可言友誼。

  同官相見。祗見頌諛。不見規戒。退後持論。祗聞指摘。不聞救正。此官塲之惡習也。論往來交際之儀。平人朋友。不如官塲之厚。論勸善規過之誼。官塲朋友。不如平人之厚。有愧友道多矣。

  學治臆說云。事由專辦。自可慎始圖終。若以數人會辦一事。心術難齊。才畧亦異。尤宜細細協恭商酌。萬一意見齟齬。或罪關出入或案有支離。當將利害關鍵。剴切明言。言之不聽。不妨直抒己見。向上官委婉稟陳。切不可附和雷同。昧心分謗。轉自居於理絀也。

  同城文武。休戚均之。捕盜緝私。事皆一體。小分畛域。動多窒礙。原厥所始。半由兵役不睦。偏護成嫌。其道先約飭衙役。和輯兵丁。如兵丁多事。則傳喚至署。剴切勸諭。切勿知會營官。全其顏面。既免革糧。又不被責。一丁感而眾丁漸化。營官性情爽直居多。遇有事故。推誠相白。時時以禮接之。斷無芥蔕之理。至武職養廉之外。別無贏羨。總比文官拮据。少有通融。量力應付。自然情投意洽。休戚相關矣。

  守土之官。治不越境。似也。然遇鄰境命盜重案。一有風聞。即宜星火緝防。稍分畛域。受之以需。致犯得遠竄。已失敬公之義。其或假道境內。終且牽連被議。豈非自取之乎。

  ○待胥吏

  衙門文案。悉屬胥吏掌管。逐日送簽畫諾。與本官最為親近。惟文案在手。故得以舞智逞奸。與官密邇。故能窺伺喜怒。而百計中之。胥吏之害。昔人論之詳矣。竊謂待之之法。先須持己以正。何謂正。不在聲色之威厲。而在公私之防閑。其或乘間以私情干請。切勿允許。即應以公私大義剴切曉之。俾知懼而又知感。又或伺吾所好而投之。亟應拒絕。彼猶不悛。當置之閒散之地。俾計無所施而自止。此持己以正之法也。又須遇事必察。案卷冗雜之中。或常行公事之內。居官者多疏忽不甚經意。胥吏售奸之術。往往在此。是以事無鉅細。逐件自首至尾。皆應寓目留心。毌任絲毫蒙蔽。一切作奸。皆不懲而自戢矣。老成之吏。宜優待之。貧乏之吏。或體卹之。恩威兼至。而猶不革面革心者。未之有也。且若輩中。亦大有才能。果能留意辨別。加以訓誨。而成就之。是又居官者種德之一道也。

  事蹟

  格言

  △事蹟

  張禹之子名勳。為清河令。寬明自任。待吏如僚友。視役如家人。吏有失繆者是正之。弛慢者勉勵之。貪饕者覺察之。惟曲法戕民。以白為黑。事干人命者。使自理之。辭窮心盡。然後付之於法。若初情可憫者猶宥之。諸吏自相戒曰。官長寬仁如此。我輩革心。奉公守法。不忍欺也。

  包孝肅公尹開封。初視事。吏抱文書以伺者盈庭。公徐命闔府門。令吏列坐階下。以次進所持案牘。徧閱之。既閱即遣出。後或雜積年舊牘其間。詰問辭窮。蓋公素有嚴明之聲。吏用此以試。且困公。公悉峻治之。無所貸。自是吏莫敢弄弊。文書益簡矣。

  况鍾守蘇州。初至佯不解事。吏抱案請判。鍾顧左右。吏欲行止。鍾輒聽。吏大喜。謂太守愚。越三日。鍾召吏詰曰。某事宜行。若顧止我。某事宜止。若顧欲我行。縛諸吏重加拷掠。吏大懼。謂太守神明。不敢欺也。吉水滑吏。於令始至。輒誘民數百訟庭下。設變詐以動令。如此數日。令厭事。則事常在吏矣。葛源攝令事。立訟者兩廡下。取其狀視。有如吏所為者。使自書所訟。不能書者輒曰。我不知為此。乃某吏教我所為也。悉捕劾致之法。訟日以少。

  陳霽巖為楚中督學。初到任。江夏縣送文書數十。書辦先將照詳照驗分為兩處。公夙聞前道有駁提文書難以報完者。必乘後道初到時。賄囑書吏從照驗中混繳。公乃費半日功。將照驗文書逐一親查。中有一件駁提。該吏書者混入其中。先暗記之。命書辦細查。戒勿草草。書辦受賄。竟以無弊對。公摘此一件而質之。重責問罪革役。後照驗文書。更不敢欺。

  商輅之父為嚴州府吏。生平周急濟危。容過憫孤。積善好施。人多稱其隱德。在吏舍。嘗勸羣吏奉公守法。不可舞文害人。諸縣囚解府者。公委曲申救。多所全活。一夕太守遙見吏舍有光。翌日問羣吏。夜來有何事。對曰。商某生一子。太守異之。語其父曰。子必貴。命抱來看。看訖。命張黃羅傘覆送還家。後三元及第。

  楊自懲為縣吏。存心仁厚。守法公平。一日縣宰撻囚流血滿前。怒猶未息。楊跪而解之。宰曰。此人越法悖理。不由人不怒。楊叩首曰。如得其情。則哀矜而勿喜。喜且不可。而况怒乎。宰為霽顏。後生二子。皆為吏部侍郎。次孫四州憲長。

  陳貫為三司副使。惡一胥狡猾。欲逐之。胥奉事彌謹。歲餘並無壞事。貫亦竟善待之。貫偶宴客付錢令辦。胥明日攜十歲女賣於東華門。揚言曰。陳副使請客。所需十未付一。今不得已賣此女也。因密結邏者使聞於內。貫以此罷官。後胥惡死滅門。

  張廷俊起家牙儈。行事刻薄。後為縣吏。如虎添翼。詐嚇愚懦。武斷鄉曲。為閭里之患。由是家益富饒。廷俊嘗謂人曰。善人沒粥喫。惡人有馬騎。如今世道。那里還存得天理二字。後一年之間。遭回祿者二。遭訟事者三。親丁死亡者七。家業破散。毫無所有。尋以憂死。存一孫。不克自立。為乞丐。

  何應元為蘇州府吏。生子名紳。方四歲。同乳母夜往母家。路由凌家山。時巳更餘。忽見人馬燈火自北而來。行既近。聞前導轉報曰。何爺在此。於是人馬燈火轉西而去。乳母驚異。歸述其事。應元以己子必貴。不勝欣喜。年十七目忽雙瞽。聞直塘道士某。能召神。因請禱。神附乩書曰。汝子本應少年科第。但汝作吏。不合造款單陷某某於獄。上帝震怒絕爾嗣。此子將生有德家矣。未幾紳死。果絕嗣。此惡吏之報。非患貽隔世。即殃及子孫。可不畏哉。

  湖廣盛某為縣刑吏。素性險惡。人號黑心。家富欲造堂樓。苦地窄。與鄰張姓言。不允。盛密令大盜扳張。張不能辯而死於獄。妻竟以地售之。樓成。得一子。六歲尚不能言。一日盛在樓中。其子匍匐而至。盛曰。吾為子孫計。故設此謀。今爾如此愚蠢。奈何。其子忽厲聲作色曰。爾何苦如此。吾非張某耶。爾以無辜殺我。謀我之地。我來此正圖報耳。盛大驚倒地。七孔流血而死。其子費盡財產亦死。

  △格言

  柳子厚言。有里胥而後有縣大夫。有縣大夫而後有諸侯。有諸侯而後有方伯連率。其間等威貴賤。迥不相侔。而其事則皆敷政理民。以輔佐天子者也。試看今日檄行。不曰該管官吏。則曰官參吏處。事無大小。有主持之官。即不能無承行之吏。苟明於陳殷置輔之義。吏益知所以自重愛。而不肯知法而犯法矣。

  居上位。便當愛恤下僚。有官守。便當愛恤百姓。至於興利二字。尤須嚴禁吏胥。何也。吏胥狡猾。不利無事。無事則法行令熟。何所生釁。故往往以為國興利之說。慫諛官長。而增丁核餉。及稅畝丈量。種種剋剝之道。遂非一端。上開一孔。下鑽百竇。納賄一身。叢謗萬口。甚矣利不可言也。城市富豪之家。猶能支持。乃若山谷僻陋。目不識文告。耳不辨官音。舌不解敷陳。手不能訴寫。見里長則面色青黃。望公門則心膽驚戰。桀鷔之吏。皆得望風索騙。幻弄侵吞。其為凌虐豈可數計。每見上人撫循至意。不得已而開利端。其初孜孜叮嚀。惟恐有失。然予權任事。則情勢不能無假借。而假借之下。復有假借。則侵漁之外。復肆侵漁。於是告訐日煩。獄訟日滋。罪罟日長。愁怨日盈。而太平之風。索然盡矣吁亦豈無有心人而坐此者哉。

  朱璣曰。棄法受賂。豈惟官長。其源多出自書吏衙役。夫為公役者。慣張文網。習鞭撻。如人業屠相似。積久殺機日盛。生意日微矣。故有初入衙門。猶有人心。老年積猾。遂忘前性。又有自己尚是好人。大眾一攻。竟墮惡道者。故術不可不慎也。甚者狐假虎威。爭誇膽智。而不知累造惡業。子孫受之。來生償之。亦何益乎。毋論其遠。即觀耳目前害人過多。索騙過甚。為萬民共側目者。其誰不罹憲網哉。

  一行作吏。惟輿臺幕客之與俱。下牀履地。詿誤初不及微塵。而久之積諐崇於邱山。深於坑塹。雖吞刀刮腸。洗以純灰三百斛。嗟何及矣。

  官吏張羅而待者。訟也。訟者既至。則以為奇貨可居矣。當公票未行而下吏爭任焉。隸執其票。則居然有司也。躁跳之狀。目不堪視。囂呌之聲。耳不堪聞。虛張事勢。妄逞威風。金多則諾。金少則勃然而發狂。及其伺鞫。則奔走於階前。伺候於公門。拖累多人。而饔飧煩費。曠日持久。而旅館蕭條。茶居酒肆。著處皆耗金之地。內胥外役。何莫非索鏹之人。支吾東西而力罄。逢迎左右而囊空。稱貸求情。市產悅吏。一口之氣未伸。全盛之家幾破矣。

  嚴以馭書役。此不易之法。然紀綱貴肅。不在猛也。如謂此輩不足惜。有心作踐。未免矯枉過正。其要惟笑言簡重。賞罰嚴明。則人無不用命。

  官不能不用書役。祇不宜假以事權耳。至於言詞賞罰。更須加意檢點。鄭重出之。若視若輩為吾所役使。或有心作踐。或輕意嫚罵。不能服其心。使彼含怨。自亦損德。有遠慮者不為也。

  老成之吏。多知顧惜顏面。顏面既傷。其蠹弊且甚於少年。既已用之。須曲為體卹。度其才力不能勝任。將來難免笞撻之事。既慎之於先。不以驅遣。或應驅遣。則明示以此意。使之知所感畏。自能實心圖報。獲效不尠。

  寬以待百姓。嚴以馭吏役。治體之大凡也。然嚴非刑責而已。賞之以道。亦嚴也。以其才尚可用。宜罰而姑貸之。即玩法所自來矣。有功必錄。不須扺過。有過必罰。不準議功。賞罰嚴明。使之有以自效。知刑賞皆所自取。而官無成心。則人人畏法急公。事無不辦。姑息養姦。馭吏役者所當切戒。

  堂事畢後。精神倦。稍有疏畧。則猾吏黠役。乘隙嘗試。此時尤宜細心檢校。勘結案件。應發文劵議照之類。面給兩造領回安業。倘不及取領狀附卷。即於讞後標明發字。不必令其再經吏役之手。藉端需索。致滋守候。其他遵依甘結等項。並可類推。至兩造供詞。起訖鈐縫處。皆須一一過目。硃筆點鉤標示。以免他日猾吏抽換增減之弊。斷不可草率退堂。貽民訟本。

  堂事簿者。值堂書登記所理之事也。凡讞斷顛末。及諭辦公務。勾攝保羈一切。如不逐日摘敘。一有遺忘。則吏役朦混。百弊叢生。故必於堂事完竣之時。取簿覽察過硃。攜置案頭隨時檢閱。可與內號參考互稽。叢脞之虞。庶幾可免。

  官之一身。實叢百務。精神稍不用到。即開左右窺伺之機。宜設粉版一方。將應辦事件。隨手登記。辦一條。抺一條。自無遺忘之患。事須謹慎者。或密書手摺誌之。總不必陽詡精明。授人罅隙。

  ○馭衙役

  衙役一途。又與胥吏不同。胥吏多由世業。或幼時從師學習而成。其中亦有正士。有才士。他日吏滿之後。皆可出仕。至於皂卒隸役。則皆不農不工。游手無著。然後充當。其出身本不務正。一入其中。又為惡習薰染。居心止知為利。為利無非虐害小民。故居官者馭他人皆可寬。惟馭役不可寬。官嚴則畏威而歛跡。官寬則膽大而妄行。一簽到手。分肥者何止一人。一票下鄉。受累者已有數戶。馭之之法。慎勿輕假詞色。慎勿輕聽慫諛。有功必賞。以服其心。有過必罰。以生其懼。積威之下。庶幾不敢橫行耳。猶未必能守法也。若稍有庇護之見。一涉寬縱。則借威恐嚇。彼無知小民。受其迫脅。以致傾家產。繫班房。而本官猶未聞知。城狐社鼠伎倆。何所不至哉。

  事蹟

  格言

  △事蹟

  宋有梵公。為邑皂隸。邑令刑峻。杖責血流方止。公用物藏血匿杖中。杖易見血。受杖者多得活。一日令見公行不履地。詢知其陰德。大異之。梵公亦遂置皂隸不為。修煉山中。後為大神。

  湖州韓某。忠厚好善。嘗為府中皂隸。時一官甚酷。每行杖。必命三板見血。受杖者不勝其苦。韓乃密鑽杖下一孔。藏猪血於中。復以片竹鑲好。使人不知。持以行杖。不及三板而猪血濺出。人陰受其福者不少。又凡於衙門中隨事救人。見胥役詐索人財。往往為之解勸。終身不倦。後生子為參政。孫又為狀元。

  侯官令張姓者。湘陰人。其父本充縣役。嘗語人曰。公門中好修行。吾儕隨事皆可造福也。生平喜為人解紛。不肯逼人於險。人咸稱為張長者。因解犯至省垣卒。即葬於城外官山。地勢低窪。每春夏月必為水潦所浸。家本貧不能起遷。聽之而已。後其子某由科目出身。又以此為吉穴。不肯起遷。及作令於閩。聲名狼籍。不恤人言。宦橐既充。即遣所親旋楚。將先基之周圍用土填高。以免水患。乃不數月遽以不謹被劾去官。其鄉人頗疑為修墓之故。或曰其地本鮎魚穴。得水則活。水涸則死耳。時陳楓階攝令湘陰。聞之。慨然曰。一胥役而行善。遂得貴子。一邑宰而貪墨。不免失官。天道無私如此。人不察天心之所在。而徒嘵嘵於地理。豈非傎哉。

  池州邵道。充郡皂隸。索取財物。滿意則喜。不滿意則拳毆之。官命行杖。極力施刑。斃杖下者不可勝數。後得異病。手足窘朿。遍體腫決如板痕糜爛。痛不可言。因自呼曰。善惡終有報。橋南看邵道。卒至皮肉俱盡。僅餘骨在牀。氣方絕。

  浙江臬司門役俞某。善伺上官意旨。巧為彌縫。內衙上下。亦曲致承奉。無不墮其術中。詞訟必以賄請。忤意者必陰擠下石。刑辱具於其口。不二十年。貲積巨萬。後蕭憲長知其惡。治以罪。斃於三木。產付官賣。人民快焉。

  臬司差役陳某。與一盜善。盜謂陳吾有刼銀二千埋密處。公為我營救。萬一得脫。不敢忘報。陳許之。而爰書已定。營救無門。然心利其貲。欲直言不可。紿言已妥。問埋金處。盡取之。實未嘗費分文也。部文至。盜伏法。陳享用十餘年。金已垂盡。一日出外。遇盜鬼於途。為鬼所毆。人救得歸。俄而冥差至。命設酒食。自稱有辯。先見土地。被責三十板。最後曰。今辯不脫矣。遂死。

  △格言

  孫可庵曰。衙門中人。見利不顧生死。一得寵。則不計利害。官若假以詞色。便到處騙人。其門如市。假勢橫行。四民畏之如虎。凡有身家之念者。俱禮之為上賓。大家宦族。俱畏之如蛇蝎。而若輩揚揚自得。目中且不知有天日。又烏知有法紀。士民切齒。人言鼎沸。甚可畏也。

  柳子厚曰。近世以來。隸役之惡。亦已甚矣。蒙蔽上官。生事興擾。逢迎附會。票令紛紜。而悉索之事逞焉。由是借官威恐嚇愚民。何比比也。夫鄉野之農。視官長如神靈。見公差如鬼剎。聞名膽喪。望風股栗。故里中之姦猾者。常挾此以詐財焉。况乎隸之銜命而往者。其迫脅不更甚乎。為隸者苟能持平等之心。捐詐諕之習。懦者勿侵。愚者勿欺。待之以和顏。示之以正路。事可息則息之。失可彌則彌之。取無過索。適可而止。抑又何罪焉。若以迫脅為強。未有不身遭刑戮。禍及其家者也。

  公役中少有端人。此輩下鄉。勢如狼虎。勿輕簽差為是。或傳近日有原役。號役。改役。加役。拿役。之名。換一役多一費。民何以堪。其實準無不審。則一票已足。示期不到。自可比責原役。何煩別添役名。乃役催屢屢。案終不審。徒張役威。飽役蠹。為民父母之義安在。且屢催不到。非原告情虛規避。即被呈膽怯在逃。例得暫行註銷。追呼不已。又何為者。

  ○考代書

  代書所以代民書狀也。鄉野愚民。孤婺老弱。身負冤抑。不能書寫。爰訴於代書以寫狀。斯時代書而正人歟。察其事故。無甚緊要。即行勸止。一言之下。釋嫌息訟矣。若代書而不肖。慫恿架詞。裝點情節。愚民當負氣之時。一心求勝。不知誣捏之罪。於是情偽百出矣。息訟興訟。全在代書為人邪正。官府初到。例應考試代書。竊以為不但擇其文理。還當覘其人品。或狀貌善良。語言醇正。方許充當。又諭其遇有民間細故來訟。必先勸止。勸之不從。然後書寫。不得一字添捏。收呈之日。查問原告供詞。若狀紙中多屬代書裝點。即行斥革另換。俾伊等知所儆懼。不致以唆挑圖利。案情亦多真實。是亦清訟之一法也。

  事蹟

  格言

  △事蹟

  劉安民縣吏也。持心平正。素為吏民所敬。民有訟不即詣縣。必先詣劉陳曲直。決可否。然後行止。一縣之訟。為之少息。其後二子皆相繼登第。長子汲。官至朝散大夫。少子湜。官至朝議郎。直秘閣。

  蕭蘭玉山人。家貧。居縣前。以書寫為生。逢人寫狀。先為苦口勸息。不聽者必叩其情實。然後下筆。嘗數日不舉火。甯忍饑。不為人妄造一語。後發憤習武。官至總戎。

  蘇州黃鑑父善舞文。起滅詞訟。蕩人產業。既而生子鑑。弱冠登正統進士。以青年才美。寵眷非常。蘇人咸曰。積惡若此。而貴顯若彼。天道謂何。後正統北狩還。被禁南宮。復位。以舊恩待鑑。陞大理卿。一日上御內閣。見風飄一本。命取觀。乃鑑勸景泰禁錮正統疏也。上怒。族誅之。

  湖州蔣某。為人陰險。有刀筆才。凡非理之事。一經其飾說。便足奪人之聽。平生所害不一人矣。後得一奇疾。發時輒自咬其指。必鮮血淋漓。方得少愈。十指俱破。傷風而死。

  又一秀才。慣與人代寫呈狀。臨考誤以呈稿置卷袋中。入場為搜檢者察出。以夾帶稟之監臨。時科場正嚴作弊。遂將此生褫革枷責示眾。氣憤而死。

  乾隆間。有許胖子。衡州人。在雲南昭通府充代書。其民愚樸。知例者少。許一人為之顛倒是非。無惡不作。獲利甚厚。後事發革役。求乞街坊。夜臥城下。肚腹脹破而死。

  晉陵王姓。以刀筆起家。興滅詞訟。巧取民財。多致破家喪命者。晚年子不肖。獄訟是非。歲無虛日。赤貧而死。

  △格言

  可以一言而救人之危。雪人之冤。此亦不必過為退避也。但因以為利。則市道矣。

  夫代書一流。未聞有己身發達。子孫昌盛者。此何以故。盖訟者凶事也。熟習此道。則變詐百出。翻亂是非。使無辜者受冤。有罪者漏網。官長被其欺瞞。黎庶遭其陷害。種種弊端。難以枚舉。每見此種人與訟師。天報甚慘。或曰。作狀代人伸冤。豈盡無救人之功歟。答曰。果能據情直書。不顛倒是非。自屬無過。若遇有刁訟無辜。及有關名節者。能竭力勸止。不致成訟。則不惟有救人之功。更積大德也。然若輩既入是非之場。必以多事為利。有功者百中無一。造孽者比比皆然。功又何能敵罪哉。是以百藝皆可學。此道不可學。所謂矢人惟恐不傷人。故術不可不慎也。凡業此者。皆當洗心改過。絕去利心。凡作一狀。不可輕下一字。雖為一人伸冤。時時存一救眾之心。雖代他人作狀。刻刻有一修己之念。果然如此。實力奉行。自然轉禍為福。終必有善報矣。

  學治說云。放告須在日中。可以從容閱訊。令代書旁伺情節不符。即可根問保戳及做狀之人。立究訟師。不致被誣者受累。安民之道。莫善於此。